儒林指的是什么意思
作者: 孤不寐
军事历史连载
由王冕勾践担任主角的军事历书名:《儒林指的是什么意思本文篇幅节奏不喜欢的书友放心精彩内容:人生南北多歧将相神也要凡人百代兴亡朝复江风吹倒前朝功名富贵无凭费劲心总把流光浊酒三杯沉醉水流花谢知何处?人生在名利二有些人一辈子追求名费尽心用尽手抛家舍上不孝父下不教儿糟糠之妻弃之不到头落得个孤家寡可又有多少人能看得破呢!话说元朝末有一人姓王名远近闻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这个人有骨光明磊下面我们...
2025-03-22 03:00:35
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兴亡朝复暮,江风吹倒前朝树。
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劲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人生在世,名利二字。有些人啊,一辈子追求名利,费尽心机,用尽手段,抛家舍业,上不孝父母,下不教儿女,糟糠之妻弃之不顾,到头来,落得个孤家寡人。可是,又有多少人能看得破呢!
话说元朝末年,有一人姓王名冕,远近闻名。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这个人有骨气,光明磊落。下面我们就认识一下这个人,此人生在诸暨县,也就是现在的浙江省诸暨市,有些人呢,没听说过,我提一个人的名字,大家就都知道了,谁呢?越王勾践。当年越国跟吴国在那打仗,越国败了,越王呢,就被迫去吴国坐牢。春秋战国那会子,打仗也都讲究个礼法,不跟现在一样,砰砰两枪,胸口弄俩大窟窿,死翘翘了。当年打败了,可以不死。拖家带口去你的国家做一个顺民就可以苟活于世。勾践呢,在吴国呆了几年,被放回去了,回去之后呢,在房梁上挂一块苦胆。一天两顿饭,吃饭之前,抓着这苦胆舔两口,就这么着,一尝就是八年。八年后,整顿兵马,再度攻打吴国,这次把吴国给打败了。那位说了,八年这得吃多少苦胆啊。这是杜纂,到底吃了几顿,咱们也不知道,但是这个卧薪尝胆的精神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回归正题,再说这王冕。
王冕七岁的时候,他父亲就去世了。他的母亲呢,就跟家做点针线活,缝缝补补的供着王冕读书。那会儿跟咱们现在不一样,到处都是学校,报上名就给你安排班级。当年读书也没个学校,也没有教育局。就是村里人大家伙都集点资,请一个先生,给村里的娃娃们上课。那会也不分年级,都是先生看你学习怎么样,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开始学,慢慢的教些四书五经、大学中庸,循序渐进。王冕呢,在这个村办学校上了三年。这天下学回到家,他的母亲跟他说:“我儿,为娘有事要跟你说”。王冕也没当回事,回了一句,“娘啊,你说吧,啥事”。他母亲把手里的针线活放下,对王冕说:“儿啊,自从你爹死后,咱娘俩孤儿寡母在村里讨生活。娘呢,平时做点针线活,收入也少。这年头,柴米油盐,件件都是个挑费。家里的破桌烂椅,盆盆罐罐,能当的咱都当了,能卖的呢,也都卖了,家里实在是出不起供你上学的钱了。娘觉得你也不小了,就给你寻摸了个活计。给隔壁的秦老爷家放牛,人家管吃,还给工资,甭管挣钱多少吧,也算是个收入,也算是你给娘尽孝道了”。王冕一听,看看老娘,再扭头看看这屋子,空空荡荡,穷的都不行了。自己这三年,也认识了几个字,搁乡下来说,也足够了。跟娘说:“娘啊,你说的对。咱娘俩的日子还得过。我这学的知识也够了,再说我在班里坐着呢,也闷得慌,还不如去放牛自在。赶明儿我就上秦老爷家放牛去,这管饭还给钱,关键是这时间也自由啊。我想读书也可以带着放牛的时候看。”。娘俩商量好了,明天天一亮就去给人家放牛。
转过天来,王冕他娘就带着王冕去秦老爷家应差事去。到那之后呢,双方商量好,主家留这娘俩吃了顿早饭。家里下人呢,就牵着一头水牛交给王冕,对王冕说:“你呀,也别走远了。从这大门往前走,两箭之地,有个七泖湖。湖那一片呢,有草有水。家家户户在那放牛。那边还有几十棵大柳树,热了呢,就在树下凉快凉快。牛要是渴了,你就拉着上湖边喝水就行。你呀,别走远,我安排人一天两顿给你送饭,早上再给你俩钱,你吃个早点。好好干活,做事勤快点,别辜负人家秦老爷就行了”。这个两箭之地呢,跟过去来说,是个量词。一箭呢,大约是130步,换算成现在来说,一百多米,两箭之地也就是不到300米。王冕接过来牵牛绳,王冕的母亲呢,就回家了。王冕送他娘出门,他娘又交代了他几句,左右也就是让他好好干,别偷懒,别让人家说咱的不是。自己留心点,别让我在家里挂念。王冕就一一答应了,他娘呢,也是于心不忍,掉着眼泪就回家了。
王冕呢,白天给秦家放牛,到了晚上就回自己家睡觉。有时候,赶上秦家炖鱼腌肉呢,也给王冕他娘俩分一点。王冕见天早上也不买早点吃,就把这钱都攒起来。时间一晃就过去俩月了。王冕到底还是爱读书,就抽空去学校,有时候看见有走街闯巷卖旧书的,就买几本。白天放牛的时候呢,把牛往树上一拴,自己就在大柳树下看书。
就这么见天的放牛看书,不知不觉,三四年就过去了。王冕呢,这会儿也十三四岁了。这一天,正赶上黄梅季节,黄梅季节大家都知道,那是梅雨季,那雨也是缠缠绵绵的下。王冕在大树底下避雨,一会天晴了。雨不下了,这天上还有黑云彩呢,太阳一照,黑云边上金灿灿的,从云间里边,就透出一道道的阳光,五光十色,金碧辉煌。这光照在湖面上,红橙黄绿青蓝紫,反正就是透着那么的清亮,湖里的荷花上,小水珠随着风吹,骨碌碌得滚来滚去。王冕一看,咦,我咋就没个相机呢,这景子拍下来,最次也得拿个诸暨摄影大赛亚军啊。当然了,这是我这么想的。王冕那会就想着,咋没人画画呢?可惜这美景了。转念一想,诶?我怎么不学画画啊,我也可以学画画啊。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学,我肯定能学会。
说话间,那边来了个伙计,挑着食盒,手里还拎着酒,食盒上还盖着一块布。紧走两步就到了柳树下。把这食盒放下,布铺开,食盒里边的吃食都摆在布上。啤酒饮料矿泉水,花生瓜子八宝粥。用咱们现在话来讲,这是要野餐。平时咱们上个公园,去个景区,也愿意撑个帐篷,摆上野餐垫,鸡爪可乐辣条薯片摆一地,一边吃一边玩。这是个生活的乐趣。书中交代了,来野餐的不是一家子,是三个男的。都四五十岁,一看就是读书人,怎么地呢?头戴方巾,手摇白扇,缓步而行。这要是个武将,那肯定走路带着风。这扇子,跟过去来说,扇法也不一样。文胸武肚僧道领,书口役袖媒扇肩。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文人拿扇子扇胸口,武将扇肚皮,僧人道士扇领口。说书的扇嘴,杂役捕快扇袖口,媒婆扇肩膀。
来的这三个人呢,一个瘦子,一个胖子,还有一个是个大胡子。三人席地而坐,互相寒暄了几句,又干了口酒。这胖子就先开口了,说:“听说了吗,危先生回来了,在咱们这买房子置地,花了两千两银子。上个月初十刚搬的家。咱们这的有头有脸的都去给道喜去了。包括官面上的人。有知府大人、县太爷,听说几个人喝酒喝到天都快亮了。就这阵仗,街面上但凡是个人物都得敬着人家,更不用说平头百姓了。”。那瘦子接着话茬说:“咱们县太爷是壬午年的举人出身,那是正经的危老的学生。老师来到自己地盘上,去拜访拜访也是应当应分的。”
有些朋友对古代的科举不是很清楚,咱们在这里简答的介绍一下。最开始如果一个人想要做官,得有人推荐,三国演义大家都知道,有学问的人都是靠着朋友推荐来的,那会子还没有考试,就是纯面试。领导跟你聊聊天,觉得你不错,就留下了。像诸葛亮跟刘皇叔的隆中对就是领导的面试过程。后来呢,就有了推举“孝廉”,全国范围内,寻找哪些品德高尚的、正直的、敢于直谏的人出来做官。到了隋朝,科举制才算是有了正经的规则步骤。之前呢,是自主报名,跟现在的成人高考一样,不需要推荐,而且是定期考试,这样呢,学子们也就有了个备考准备时间表,跟现在的考试是一样的。第三个特点呢,是监考严格。隋朝呢,还得是有人推荐你,你才能考试。真正的科举的发扬壮大,还得是在唐宋明清。
完整的考试呢,可以分为县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以前的考试,跟现在一样,也得是有报考资格。你高中学历能考专科、本科,但是你不能考研究生。县试考过了,你就是童生了,能报考院试。院试通过了,就是秀才了。乡试考过了,就是举人了,这会就有个做官的资格了,哪里有空缺了,可能就把你给补上去。会试考过了,就是贡生了。最后殿试考过,皇上钦点三甲,就是进士了。现在咱们每年都听说谁谁谁是全省理科状元文科状元,以前的头一名也有自己的称呼。从院试开始,院试头一名称案首,乡试头一名称解元,会试头一名称会元,殿试头一名称状元。解元会元状元成为三元。老听电视剧也好,说书也好,有句连中三元,指的就是这三元。这是文人的梦想。
闲话少叙,咱们接着说。胖子咂摸一口酒,又说道:“我亲家,你知道的,在河南做个知县,那也是危老的门生。”。拿手一指眼前的这盘肉说:“这鹿肉是前一阵我女婿给我送来的。上家来看看我,临走的时候,我让他给我亲家捎句话,让他啊,给我写个帖子,我也去拜见拜见危老爷子,咱们这乡下人,要是能请来危老爷子,就这身份一摆,看谁还敢放驴赶猪吃咱们地里的庄稼。”。
瘦子说:“危老爷子是个大学问家。”。胡子接着说道:“我听说,危老爷子离京的时候,那是皇上给送出城的。皇上拉着老爷子的手送出去老远。这殊荣,怕是要让危老做官了”。仨人你一言我一句的闲聊。
这会呢,天色已晚,王冕也该牵着牛回去了。从此之后,他也不买旧书了,攒点钱呢,机会托人上城里买些画笔颜料之类的,就开始学着画荷花。